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是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的。今天,中國現代化文明的高度遠遠超過了古代農牧文明;現代化文明形態的復雜性也遠遠超過了古代文明形態。然而,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特征及其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仍然是中國古代農牧文明轉化創新的結果。因為“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過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現實的歷史過程本身的規律修正的。這時,每一個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發展點上加以考察”(恩格斯:《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

研究制定并推動落實普通高中課程實施指導意見。明確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向,細化育人方式改革要求;保證基礎性、落實選擇性、增加開放性,指導并統籌實施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課程。按照國家課程方案規定,普通高中必修、選擇性必修課程為國家課程,選修課程為校本課程,不設地方課程,民族語文另行規定。圍繞課程實施組織保障,提出并落實教學組織方式、師資配備、教學材料及條件裝備等基本要求。

觀念一變天地寬。生態建設與“千萬工程”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美麗鄉村建設成為“千萬工程”重要目標。鮑新民介紹,村干部帶著村民復墾復綠、封山治水,實施村莊綠化、庭院美化、垃圾分類,持續改造優化人居環境,昔日礦坑變身油菜花田、荷花藕塘,一年四季皆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