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宮到莫高窟,從長城到大運河,遍布祖國大地的考古遺址、文物古跡、古城古村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根?!蔽幕吐糜尾奎h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說,作為民族智慧的結晶、民族文化的見證,文化遺產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在涵養文化情懷、增進愛國情感、強化民族認同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和感染力是其他教育手段難以替代的。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民走過了一段艱難曲折的現代化探索之路。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相繼而起。這些運動始終以中西文化的討論為變革的基礎,具體表現為“中體西用論”與“國粹論”、“西化論”與“中西互補論”、“全面西化論”與“中國本位論”的爭論。爭論的結果是大家越來越認識到:適應世界性的現代化發展趨勢而又繼承創新自己的歷史傳統,才是中國發展現代化的合理選擇。

澳大利亞悉尼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徐州工程學院特聘副教授王然博士說,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展示了中國在航空交通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市場潛力,提升了中國在國際民用航空市場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為推動全球航空產業的多元化作出了貢獻?!拔乙蚕嘈挪痪玫膶砦覀兡茉趪H航線上親身體驗C919的便捷和舒適?!闭劦街袊d人航天取得的新成就,王然說,中國人逐夢太空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中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過程。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背后,印刻著中華兒女自立自強的民族氣節,凝聚了科學家協同攻關的智慧力量,中國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中國航天一定能實現“探月追星”的夢想,中國式現代化也一定能夠不斷創造令世人矚目的新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