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科技部會同國家文物局不斷加大文物保護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在國家科技計劃中,面向考古發掘、文保單位、博物館、數字化等文物保護特殊場景,針對價值認知、保護修復、風險防控、傳承利用等技術需求,進行全鏈條部署,初步形成了以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協同發展的創新格局。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要充分釋放創新創造活力,進一步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持續加強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將文物價值闡釋融入研究全過程,在文物保護修復、文物安全防控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要加強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交叉融合和交流合作,加大基礎數據積累,推動技術體系化、標準化進程,培養一批領軍人才和中青年骨干創新人才,加快新技術、融媒體與文物資源間的技術轉化與展示優化,讓文物活起來。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91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一份北京互聯網法院發布的調查顯示,自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北京互聯網法院共受理涉未成年人民事糾紛143件,案件逐年增長,案件中游戲充值、直播打賞類占比最大。其中,涉訴未成年人逃避家庭監管及防沉迷措施現象較為突出,絕大多數未成年人存在逃避家庭監管、規避平臺認證措施的情形。同時,未成年人易受不良信息影響,有的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瀏覽含有色情、血腥、暴力的不良內容,有的未成年人受到網絡罵戰、“網絡水軍”的影響,學習模仿不良網絡行為。

國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主要負責人在致辭中表示,2019年以來,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專題任務先后啟動了36個項目。來自全國文博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的200多個科研團隊,在中華文明探源研究、文化遺產風險監測與防控體系構建、石窟寺及墓葬壁畫保護關鍵技術研究、館藏文物一體化防震及深??脊偶夹g裝備研發等領域取得了多項成果和技術突破,推動了我國文物領域科技進步?!笆奈濉睍r期,文物科技創新工作將進一步強化統籌規劃和科學布局,準確把握應用場景創新、科學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的內在關系,持續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文物科技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傳播,讓先進科學技術為文物保護利用注入源頭活水,支撐引領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