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91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一份北京互聯網法院發布的調查顯示,自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北京互聯網法院共受理涉未成年人民事糾紛143件,案件逐年增長,案件中游戲充值、直播打賞類占比最大。其中,涉訴未成年人逃避家庭監管及防沉迷措施現象較為突出,絕大多數未成年人存在逃避家庭監管、規避平臺認證措施的情形。同時,未成年人易受不良信息影響,有的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瀏覽含有色情、血腥、暴力的不良內容,有的未成年人受到網絡罵戰、“網絡水軍”的影響,學習模仿不良網絡行為。

有不愿具名的運營商人士對北青報記者表示,“用手機號注冊,并不等于實名認證。運營商不會把所有的用戶個人信息隨意同步給所有的平臺。不排除運營商和部分較大的平臺合作,授權平臺通過手機號進行信息識別,但是前提是雙方簽署協議,要能確保對方安全地存儲、規范地使用個人信息,有這個能力才行。因此,不能說用實名的手機號注冊了,就等于實名認證了?!?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91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一份北京互聯網法院發布的調查顯示,自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北京互聯網法院共受理涉未成年人民事糾紛143件,案件逐年增長,案件中游戲充值、直播打賞類占比最大。其中,涉訴未成年人逃避家庭監管及防沉迷措施現象較為突出,絕大多數未成年人存在逃避家庭監管、規避平臺認證措施的情形。同時,未成年人易受不良信息影響,有的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瀏覽含有色情、血腥、暴力的不良內容,有的未成年人受到網絡罵戰、“網絡水軍”的影響,學習模仿不良網絡行為。
